五年如一日,視之為己出
秦宗華結對資助孤兒二三事
發布日期:2017-09-29 瀏(liu)覽次數:19869
“身材瘦弱,半倚半坐在板凳邊緣,怯生生的,只吃白飯,不敢夾菜……”談起第一次邀請結對孤兒韋磊來家做客的情景,秦宗華至今記憶猶新。
轉眼間,5年過去了。如今,這個怕羞的“少年閏土”已經成為秦宗華家庭的“準一員”,相處融洽。
父母雙亡,7歲成了孤兒
韋磊今年17歲,家住和縣石楊鎮,一個相對偏遠、經濟欠發達的鄉村,農民大多外出務工。韋磊的父母亦不例外,靠外出打工養活一家人,生活雖然艱辛,但也無憂無愁。
然而天有不測風云。2007年,也就是韋磊7歲那年,他的父母在外不幸遭遇車禍雙亡,臨終前未見到孩子一面,沒有一句遺言。
肇事者(zhe)逃逸至今無果(guo),韋磊就此成了孤兒,沒(mei)有經濟來源,沒(mei)有賠償金,一直(zhi)跟(gen)隨體弱多病的爺爺、奶奶,靠微薄(bo)的農耕收入(ru)生存。幸(xing)有叔叔、嬸嬸以(yi)務(wu)工(gong)收入(ru)周(zhou)濟,勉強(qiang)得(de)以(yi)維持溫飽(bao)。
俗話說:“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。”2011年,噩耗再次降臨這個家庭。韋磊的嬸嬸林阿靜患上了頑癥紅斑狼瘡。
“全家生活重擔,都落在他叔叔一個人身上。我一邊治病,一邊照顧兩個孩子,還要兼顧韋磊。”林阿靜說,自從她患病后,一家人都在掙扎和無奈中生活著。直到2012年的一天,一對熱心夫婦主動上門結對幫扶,艱難處境才得以緩解。
這(zhe)對熱心夫婦就是(shi)秦宗華和他的愛人。
領(ling)養未成,結(jie)對資助(zhu)孤兒
秦宗華,中共黨員,和縣人,今年41歲,2011年10月加盟和縣皖能天然氣有限公司,現任和縣皖能天然氣公司支部組宣委員、綜合管理部副經理(主持工作)。
提及結對撫育韋磊的初衷,秦宗華說,9年前,汶川地震發生時,他和愛人看到災區不少孩子因家人遇難而成為孤兒,夫妻二人合計領養一個災區的孤兒。但經向民政部門咨詢后得知不符合領養政策而作罷。
2012年,得知韋磊的情況后,夫妻二人趕赴石楊鎮韋磊家實地探望。“家里非常窮,沒有一件像樣的東西,僅有的家具都是幾十年前的。”秦宗華回憶說,第一次見韋磊的印象是,膽子非常小、不敢說話,性格很內心,但學習成績很好。“家中房屋雖然破舊,但剝落的墻上貼滿了獎狀。”
通過實地考察(cha)、多(duo)方了解,秦宗華全家一(yi)致(zhi)決定,長期資助韋磊讀(du)書及日常生活,彌(mi)補他所缺(que)少的(de)親情關(guan)愛(ai)。
碰巧的(de)是,秦宗(zong)華(hua)的(de)兒子秦睿(rui)陽剛(gang)好與韋磊同(tong)年(nian),兩(liang)人性格(ge)相投,一見如故(gu),很快發展(zhan)成為好兄弟。
于是,“結對”變成了“結親”,韋磊很快融入了這個家庭,成為家庭中的一員。
一次失聯,全家滿街找人
在完成了9年義務教育后,韋磊又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省重點中學——和縣一中。
以韋磊中考的成績,是完全可以進一中“實驗班”(尖子生班)的。但他考慮上實驗班要住校,集中學習頻率過高,可自控時間少,無法照顧家里,減輕家庭負擔。于是,他主動申請選擇了普通班。
韋(wei)磊乖巧懂事的性格(ge),感(gan)動了叔(shu)叔(shu)嬸(shen)嬸(shen)。為了讓韋(wei)磊安心學習,嬸(shen)嬸(shen)林(lin)阿靜一咬牙將自己的兩個孩子丟(diu)在農村(cun)老家,只身來到(dao)縣城租(zu)房子照(zhao)顧韋(wei)磊生活,順便(bian)治病。
“他不調皮,話很少,很愛學習,一天到晚,書不離手,躺著床上都看書。”談到韋磊,林阿靜贊不絕口。
從(cong)偏遠的鄉鎮,轉(zhuan)入縣城上學,韋磊(lei)離秦宗華家(jia)近了(le),相(xiang)互走動更(geng)方便。
每個(ge)周末,或者嬸嬸回老家(jia)務農的時候,秦宗華都(dou)會(hui)把韋磊接(jie)到家(jia)里,給他加餐,促膝談(tan)心,聊一聊學(xue)習、生活(huo),談(tan)一談(tan)人生、理想。
有(you)一次,到(dao)(dao)了吃(chi)飯(fan)時間,韋磊沒有(you)準時到(dao)(dao)家。一家人(ren)左等(deng)右等(deng)都沒等(deng)到(dao)(dao),打電話(hua)問(wen)學校老(lao)師,老(lao)師說,韋磊離開學校了。
“不會出什么事情了吧?”這下,可把家人急壞了。“全家分頭出去找。”爺爺發出了命令。
秦宗華和他的(de)家人跑遍了韋(wei)磊可能(neng)去的(de)地方,就(jiu)連韋(wei)磊不愛去的(de)網吧也都逐一排查(cha),最后在一個修(xiu)車鋪前找到了他。
原(yuan)來(lai),韋(wei)磊所騎的自行車被釘(ding)子扎破了(le)車胎(tai),四處找地方補胎(tai),浪費了(le)時間,因舍不(bu)得(de)電話費,而沒打電話告(gao)知(zhi)。
“那次,我批評他了。提醒他,以后再急再忙,也要給家里打個電話,不要舍不得一塊錢電話費,讓家人擔心著急。”秦宗華說,在他的印象中,這是他第一次、也是唯一一次批評韋磊。
南京(jing)治病,全家輪流(liu)陪(pei)護
韋(wei)磊的(de)到來,讓(rang)秦宗(zong)華一(yi)家改變了一(yi)個(ge)習慣:給孩子買衣物、學(xue)習用品,由一(yi)份變成了雙份。左鄰右舍都說,秦宗(zong)華家有一(yi)對雙胞胎(tai)兒子。
“韋磊上一中,睿陽上二中,雖然不在同一學校,但在同一個年級,在學習上相互扶助,激勵進步,關系很鐵,讓我感到很欣慰。”秦宗華說,自從韋磊進入這個家庭以來,不僅沒有給家庭帶來負擔,反而讓家庭變得更加和諧、美滿。
秦宗華的父母對韋磊更是疼愛有加。“對他比自己的親孫子還要親。”一到了周四、周五,爺爺奶奶就開始念叨韋磊了,擔心他營養不夠,影響長身體。
2016年9月,剛剛開學不久的韋磊,突發急性“氣胸”肺病,在當地醫院治療無果后轉入南京,住進了江蘇省中醫院,一個多星期才好轉。
“住院期間,秦宗華一家輪流陪護,特別是兩個老人,和縣、南京兩地奔波,忙前忙后照應孩子。”韋磊的嬸嬸林阿靜說,韋磊在和縣住院期間,秦宗華夜夜留守病房陪護,視如己出,真讓人感動。
面對十(shi)萬元的(de)醫療(liao)費用,秦宗華積極(ji)與醫院方面溝通,得到了部分(fen)減免,同(tong)時,發動單位(wei)同(tong)事(shi)、社會各(ge)界(jie)捐款,多方籌措(cuo)。
出院后,秦宗(zong)華又聯系了多(duo)位老師幫韋磊補課。
2016年11月,韋磊攜一面錦旗來到和縣皖能公司,向所有捐款資助他治病、學習和生活的叔叔阿姨們表示感謝。
用(yong)心(xin)呵護,關注心(xin)理健康
持續5年,結對資助孤兒。一路走來,秦宗華感觸最深的是心理健康輔導。
由(you)于缺(que)乏關愛,很多孤兒性格孤僻(pi)、內向,容易走(zou)極端(duan)。因此,韋磊的(de)(de)心(xin)理健康問題(ti),一直是秦宗華(hua)夫婦最(zui)擔(dan)心(xin)的(de)(de),為此,付出心(xin)血(xue)也是最(zui)多的(de)(de)。
秦宗華(hua)認為,如今,黨(dang)的(de)政策好,孤兒(er)的(de)生存和教(jiao)育都是(shi)沒有問題的(de)。然而(er),對孤兒(er)親情上(shang)的(de)關懷、情感(gan)上(shang)的(de)關愛(ai)以及心(xin)理健康教(jiao)育,這(zhe)是(shi)政策難以覆蓋到的(de),需要(yao)社(she)會(hui)力量來參與(yu),需要(yao)熱心(xin)人持續用心(xin)呵護,才能打開孤兒(er)塵封的(de)心(xin)扉。
“我們剛開始接觸的時候,明顯感覺,他在內心深處抵觸你,對你警戒,你和他說話,你問一句他答一句。他很少主動說話。這說明他害怕你、不信任你。”秦宗華說。
通(tong)過觀(guan)察(cha),秦(qin)宗華發現,韋(wei)磊(lei)(lei)(lei)和秦(qin)睿(rui)陽(yang)交流無障礙,無話(hua)不(bu)談。于(yu)是,他(ta)就從秦(qin)睿(rui)陽(yang)入手,每次去看望韋(wei)磊(lei)(lei)(lei)或(huo)者(zhe)喊(han)韋(wei)磊(lei)(lei)(lei)來(lai)家做客,出去游玩(wan)、逛街,都會帶(dai)上秦(qin)睿(rui)陽(yang)一起(qi),讓他(ta)倆充分溝(gou)通(tong),逐(zhu)步放下戒(jie)備之心。時間長了,韋(wei)磊(lei)(lei)(lei)就慢(man)慢(man)融(rong)入了這個家庭(ting)環境,逐(zhu)漸接納了大家。
秦宗華說,特別是(shi)去(qu)年生(sheng)病住院后,韋磊和(he)(he)一家(jia)人的關系(xi)變得更加親密了。學校(xiao)、家(jia)里的事情,什么都會主動和(he)(he)他說。
不過,細心的(de)秦宗(zong)華還是發現(xian)了一個問題:韋磊和家人在(zai)一起會有(you)說有(you)笑(xiao)。但在(zai)陌生人面前,很少(shao)說話。為此,秦宗(zong)華經常鼓(gu)勵他大膽(dan)與(yu)人交流,刻意鍛煉他的(de)交際能(neng)力,努力培養他的(de)溝通、協調能(neng)力,期望他將來(lai)能(neng)很好(hao)地適應社(she)會。
愛崗敬業(ye),單位紅色標兵
在韋磊面前,秦宗華是個可愛的大叔,憨厚、幽默、人緣好。可在同事眼里,秦宗華卻是一個“工作狂”。
“他干事情太細了,材料到了他手里,一遍又一遍地看,一遍又一遍地改,總是在雞蛋里挑骨頭。”“他這人,好鉆牛角尖,工作上原則性強,不符合要求的事情,你跟他磨上半天,他也不給你辦。”同事對秦宗華的印象,他在工作制度面前,只有俠骨,沒有柔情。
工作之余,秦宗華積極參與各類社會公益活動。他響應和縣“創建文明城市”號召,帶頭參與各類宣傳服務活動13場次,推動和縣皖能天然氣公司申創并榮獲“縣級文明單位”。今年,他組織公司全員開展了以“學雷鋒比奉獻”為主題的公益活動,帶動廣大黨員、團員、青年,深入街道社區開展公益服務11場次,爭創“青年文明號”。
和縣皖能天然氣有限公司總經理、黨支部書記程度貴說,秦宗華作為一名年輕的“老黨員”,黨員意識強、黨性覺悟高、業務能力棒,得到了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群眾的高度認可,既是親切的“秦委員”,又是公司的“筆桿子”。2014、2016年度兩次獲得安徽省天然氣“優秀共產黨員”榮譽稱號;2015年度獲得安徽省天然氣“優秀黨務工作者”及“優秀員工”榮譽稱號;還連續4年獲得和縣皖能天然氣“總經理特別獎”。
“他為人低調,資助孤兒一事,很少在人前說起。”說起秦宗華堅持5年結對資助孤兒,和縣皖能人無不欽佩。(省天然氣公司總辦室/柳書節 供稿)